小说详情
我在大唐修长生

《我在大唐修长生》

男主:李易 | 女主:男二李成器
佚名   已完本
历史军事 | 李易男二李成器
第2939章 大结局!
大唐开元年,这是一个本应该带领华夏开始冲向巅峰的时期,可结局却是安史之乱。 皇帝李隆基,大唐第四次玄武门之变的主角,开元年间,他带领大唐抵御住吐蕃、突厥、契丹所有外邦。 可最后又因他而让大唐一蹶不振,是武惠妃的原因,还是杨贵妃的原因?不,有一个女人的生死才是关键。 知道历史的李易来到了开元二年,他想看到一个繁荣的大唐,那么改变,就从灞水畔的一个......
在线阅读 章节目录

第2章

太尉对这个庄子充满了好奇,在皇庄旁边突然出现一个厉害的少年,太不可思议了。

是的,在他看来就是厉害。

因为同样是小麦,皇庄种的就不如人家李易庄子种的好。

明显差了十来天的成熟期,而且李易庄子的小麦长得更强壮。

早十天,意味着少了很多风险。

一旦小麦到成熟期,遇到下大雨的天气,早收的就收完了,甚至晒好了。

晚收的要么减产,颗粒不饱满,要么等麦子被雨淋了后发芽。

太尉看向旁边的太监,太监急了,这我怎么解释?

“太尉,我……我……”

“明年照着学。”李成器选择原谅太监。

“一会儿称呼我为李……大,你压着嗓子说话。”李成器吩咐。

“是,太……李大。”太监赶紧压住嗓子,声音不那么尖锐了。

这点同为太监,他就比较羡慕高力士,同样都是少了东西,为什么高力士说话声音浑厚?

二人说着来到种蒜的地方,好大一片地,一百亩。

一群人在那弯腰撒蒜瓣。

一部分人用扁担挑了土篮装大蒜瓣送到地里。

很快李成器在人群中找到了李易,因为李易的气质和别人不一样,哪怕同是干活。

他看看地面,湿的,迈步进去。

太监咧下嘴,咬牙跟进去,鞋一下子就湿了。

“李易?”李成器站到李易旁边问。

李易抬头:“啊,是我。”

“李贤弟请了。”李成器抱拳。

“仁兄请。”李易一双泥手回礼。

“李贤弟,为何湿地种蒜?”李成器问出心中疑惑。

他知道种蒜,都是先种了,然后灌水。

“这几日天凉,地土缺肥,便先注水泡肥,晒上两日,等到地土温度升上来,土田自然就温润了。北方之地,春季种蒜,就应该是这样。”

李易介绍情况。

长安,地的肥力不够。

若把肥混合到土中,之后灌水,种蒜讲究温度。

所以春种北方应用湿播方式,先水溶肥,晒后温度上来,再下蒜种。

可谓一举两得。

这叫科学种植。

“天凉水凉,当先泡再晒后种?”

李成器自以为会种田,结果一个问题就发现自己不懂。

“正是。”李易点头,又开始下蒜瓣。

“之后哪般?”李成器蹲下求教,他觉得有意思。

“追加施肥!蒜最难种,对肥要求高。如果天旱,就追水肥,如果降雨,追施干肥。”

李易随意回答,多么简单啊,还用问?

李成器觉得自己被鄙视了,他深吸口气,换个话题:“庄上青黄不接时,粮食可够?”

李易抬头看他:“有庄子?”

“有。”李成器如实回答。

按照间距,李易继续撒蒜瓣。

同时说:“粮食够不够,在于吃多少,吃得多了,当然就不够。”

“那不吃难道不饿吗?”李成器心说你这不是废话么。

“饿不饿,在于肚子里有多少油水,总吃肉的人,吃粮就少。总吃荤油的,吃粮也少。是这个道理不?”

“倒…也是!”

“我庄上不缺油,所以,大家剩余粮食足够支撑到收割。”李易介绍,丝毫不隐瞒。

他还很愿意跟对方说,如果对方听了照着做,他增加寿命啊。

对方要是个大户人家,再往外传,咔咔寿命就往上飞啊!

李成器觉得明白了,李易有钱。

“看李贤弟庄上,所购荤油颇多?”

李易摇头:“没有那么多荤油,我用豆油。”

“豆油?哪个豆?豆子里有油?”李成器听明白了,但更迷茫。

“大豆,有呢!榨完油,还能做豆腐,就是豆腐不怎么好吃。若不做豆腐,用豆饼蒸着吃也行。”

“豆子腥啊,能出油?油不腥?”李成器深入讨论。

“豆油做菜的缺点是比较腥,尤其是生油下锅。不过,我们可以采用酱或葱花爆锅。”

李易心情不错,对方好奇好啊。

回头说不定还能卖豆油。

如果对方势力足够大,干脆把榨豆油的方法告诉对方。

然后对方给很多人提供油水,自己赚寿命。

***

晌午了,大家不用别人送饭,直接回餐厅吃。

李成器一口一个李贤弟叫着,跟上。

留下来没去干活的女婢做好了饭菜。

大平锅里放了不少豆油,烙葱油饼。

豆油煎的豆饼制作的豆饼酥,抹上酱。

腊肉炒蒜苗,野菜鸡蛋汤。

还有拿虾酱腌制的去年阴干的菜和猪肉皮烀的小咸菜。

干了一上午活的人也不客气,甩开腮帮子猛吃。

“李贤弟,你给他们吃这个?”李成器吃惊不已,这生活太好了吧?

“啊,不吃哪来的力气干活。”李易诧异不已。

暗道,你缺心眼吧?

(小说未完,请翻页阅读!)

为您精选历史专题
最新小说最新资讯版权合作